界面新闻记者 | 戴晶晶
西门子预计该集团的自动化业务表现将显著回升。
在4月1日举办的2025年汉诺威工业展上,西门子董事会成员、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(Cedrik Neike)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,就西门子数字化战略、人工智能(AI)应用和自动化业务下滑等话题作出回应。
“过去三年,西门子的工业自动化业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,但随后增速放缓。”
奈柯对界面新闻表示,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,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供应链危机期间,客户因担心缺货而大量囤积产品,导致目前客户和分销渠道库存积压。
“库存过剩叠加经济疲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挑战。”他说。
2024财年,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的订单量同比减少12%至170.23亿欧元(约合1338.82亿元人民币),营收下降10%、利润下降28%。西门子称,订单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为,全球需求疲软导致自动化业务订单量大幅下降,软件业务订单增加部分抵消了这一下降。
“自动化业务的收入大幅下降,其中利润较高的工厂自动化业务的下降幅度最大。”西门子在财报中指出,自动化业务因产能利用率下降和收入组合不佳,导致了数字工业集团利润和盈利能力下降。
奈柯在4月1日表示,目前西门子看到中国市场逐步向好,并预期未来工业自动化业务会显著回升。
“这是因为随着中国、德国乃至七国集团(G7)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加剧,工厂劳动力将持续减少。”奈柯认为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必须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能源效率,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深化自动化。
“由此,我对未来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。”奈柯明确,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智能升级”,而这一转型的核心正是自动化。
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也提出,回顾西门子过去三四十年的业务发展,工业的增长主要依靠产能扩张。未来产能扩张的幅度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大,取而代之的将是工厂内部的能力提升,以及转向AI应用、人才技能的提升、可持续发展等内容。
西门子是总部位于德国的工业巨头,业务涉及工业、基础设施、交通和医疗等领域,自21世纪初开启数字化转型,致力于成为专注电气化、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科技公司。
目前,西门子集团主要由数字化工业(DI)、智能基础设施(SI)和交通(Mobility)业务构成,持有西门子医疗超70%的股权。

在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,西门子展示了其在工业AI、软件定义的自动化及数字孪生技术方面的最新进展。
其中,西门子联手微软在Azure平台上共同开发首个基于行业特定数据的工业基础模型(IFM)。IFM将能够处理和语义理解包括三维模型、二维图纸、工业数据与技术规范在内的多维工业信息,进而生成基于数据的智能建议。
“通用大语言模型在处理通用互联网数据时能够表现十分出色,比如适合智能语音应答系统(IVR)、翻译以及法律咨询等场景。”奈柯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,但面对工业数据时,基于通用数据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就会遇到瓶颈,因为工业数据往往具有独特性。它可能是三维设计数据、时间序列数据等形式,通常称之为“模态”。
“在工业领域,大语言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IFM,这意味着这些模型将基于特定的工业数据进行训练。”奈柯说,语言模型已经在通用环境中取得了显著进展,并且将在工业网络环境中继续发展和进步。在欧洲,一场革命即将到来,最关键的在于用于训练的工业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