界面新闻记者 |
今年以来,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加速演进,中国资产估值逻辑正经历根本性重构。
沪深交易所于近期披露的一季度北向资金持仓动态备受市场关注,自去年8月19日北向资金持仓数据改为按季度披露以来,此次北向资金的变动反应了两个完整披露期的资金变化。全球资本对A股投资路径转向愈发清晰。
据东财choice数据,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北向资金合计持股3393只,持股数量合计约为1198亿股,截止披露日持股市值合计为2.24万亿元;而在2024年四季度末,北向资金共持有3383只个股,合计持股量约1237.4亿股,持仓总规模约2.21万亿元。
从个股数量及市值等多项数据来看,相较于2024年四季度末,北向资金持有个股增加10只,持仓总规模增加约286亿元。
“北向资金在2025年一季度主动加仓了两类主线,一是科技方向,代表是机械设备和汽车、机器人、计算机,这类方向股价表现亦亮眼,属于顺势加仓行为,比较符合预期。二是消费方向,代表是社会服务、商贸零售,这类方向在25年一季度股价表现稍弱,但北向资金依然呈现逆势加仓行为,或更需要引起重视。”天风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开达对界面新闻分析称。
“一季度北向资金重回净流入,主要增持科技方向,板块上加大对于科创板、创业板的配置,行业上净流入半导体、机械、汽车等科技行业。”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。
具体来看,东财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31日,申万一级行业中,北向资金持仓电力设备、电子、银行、食品饮料、医药生物等行业市值居前,分别为2730.48亿元、2300.48亿元、2275.72亿元、2169.15亿元、1491.39亿元。
与2024年四季度末的持仓情况相比,电子行业受到北向资金青睐,从全部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四升至第二。从持股市值来看,2024年四季度末北向资金对电子行业的持股市值为2088.59亿,今年一季度增加了211.89亿元。
分个股来看,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北向资金持股市值最大的前十只个股分别是宁德时代(300750.SZ)、贵州茅台(600519.SH)、美的集团(000333.SZ)、招商银行(600036.SH)、比亚迪(002594.SZ)、长江电力(600900.SH)、汇川技术(300124.SZ)、中国平安(601318.SH)、迈瑞医疗(300760.SZ)、国电南瑞(600406.SH)。
从个股增持情况来看,东财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一季度末,北向资金较去年四季度持有比亚迪的市值增加达199亿元,持仓市值增幅超73.4%;招商银行位列第二,持仓市值增加106亿元,增幅达21.2%;北方华创(002371.SZ)位列第三,持仓市值增加73.8亿元,增幅59.2%。
日前,多家外资机构发布观点,称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,并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经济韧性。
德意志银行集团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凡·霍普斯近期表示:“A股ETF在去年9月份和10月份刺激政策公布时资金流入显著,政府对民营企业、科技创新的明确支持以及DeepSeek的崛起,都引起了散户投资者还有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。”
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发表文章最新表示,长线资金作为市场的压舱石,其管理风格稳健,投资期限长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股权风险溢价。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,中央汇金等机构持股规模依有进一步提升的能力以稳定市场。
“从2025年全年的角度来看,除了中央汇金等机构,其它长线资金将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将持续稳定地进入A股市场。2024年至今,监管部门持续推动长线资金进入A股市场。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于2025年1月发布,我们估算,保险公司、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在2025年有望分别为中国股票市场带来1万亿元、5900亿元与1200亿元的净流入。”孟磊表示。
华泰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亦指出,外资对中国权益的配置仓位进一步回补,中期外资或仍关注科技、红利核心资产及消费。
华泰证券研报指出,中期视角上,外资未来可能主要关注三条线索:一是盈利预期上修背景下兼具较高估值前景空间的科技硬件行业;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和派息稳定、估值偏低的A50及红利方向,尤其是通信等兼具进攻性的品种;三是外资长期偏好的消费板块仍有进一步增配空间。